close

「The Decision」事件當天,北俄亥俄州與克里夫蘭市民的怒火一發不可遏止,LeBron James的立牌、球衣都成為球迷發洩不滿的對象,那幅常上電視的巨大The Wittiness海報周圍,則部署了警力,預防球迷可能的失控舉動。在憤怒、焦躁、失落、徬徨等情緒瀰漫的當下,一輛轎車靜靜地滑過騎士球館,遁入夜色之中。神色淡然的車主,也是打開電視看到The Decision的觀眾之一,不過他比較特別,辦公室就在騎士主場裡。

這就是騎士新任總教練Byron Scott的登場,沒有鎂光燈、沒有盛大記者會,甚至沒有過多的期待,部分騎士球迷對之前的人選之一,湖人助理教練Brian Shaw寄予較大期望。Scott教練生涯至今成績352勝355敗,季後賽33勝24敗,季賽成績看來不十分特出,但很多敗場數乃是來自他兩度接下重建球隊,青黃不接時所承受。Scott率領31勝51敗的籃網連兩年挺進東區冠軍戰,在此之前的六年籃網只有一個球季勝率過半,而且從1976年還在ABA聯盟以來就沒嘗過單季50勝的滋味。2005-07這兩個球季,紐澳良受卡崔娜颶風侵襲,Scott帶領主場顛沛流離的黃蜂,鼓舞球員的意志,凝聚其士氣,2008年該隊創造隊史新高的季賽56勝,Scott也當選最佳教練。

byron.jpg

夏天的前半段,騎士都在追求NCAA名師Tom Izzo,這時騎士球團對Scott抱持可有可無的態度。Izzo拒絕邀約後Shaw成為第一候選人,騎士找Jason Kidd、Chris Paul等人詢問他們對Scott的詢價。但最後仍等到Shaw回歸湖人,騎士才積極接觸Scott,可以說球團採取兩面策略,LeBron續約就由他帶隊,不續約也能馬上有擅長重建的教練。面對LeBron切斷對外聯繫,只由Maverick Carter等人出面打點事務的情況,Scott竟然也一拍即合,乾淨俐落接下騎士總教練職位。據他本人說法:世界上可能有好幾個ESPN球評(Scott離開黃蜂後的職業)但一共只有三十個「NBA總教練」,孰輕孰重不言可喻。

實際上Scott對湖人總教練職位的企圖,早就不是新聞,他成長的英格伍德市距離湖人老主場只有幾公里車程。1983年被聖地牙哥快艇選中後,季前訓練營的邊都沒摸著,Scott就被拿去充當交易配菜,快艇換來當時湖人名後衛,1980年代初期冠軍的要角之一Norm Nixon。Scott高中、大學時代都是所屬球隊的明星,保有一些隊史得分最高之類的紀錄,但在湖人後場等著他的是魔術強森與Michael Cooper兩位高手。「他們倆真是每個想要爭取新秀第一隊選手的惡夢」Scott道,入隊頭幾天兩位前輩根本不和他講話,練習時Cooper則不斷飽以拐子,思考三天後,Scott告訴Cooper再亂架拐子,就準備好狠狠幹上一架。

後來Scott跟這兩人甚至賈霸都成為好友,Scott好勝好鬥的個性在那個對新人有時非常嚴酷的年代--特別身處一支名門強權球隊,是有助於生存的。用常人衡量NBA選手的成就來看,Scott不啻為大贏家,他跟魔術強森、James Worthy、賈霸同場作戰,為「Showtime」湖人奪下總冠軍,1996年又得到老闆Buss的青睞,重返湖人見證初成形的歐布連線。

Byron2.jpg

由左至右:Cooper、Scott、Rambis、Magic Johnson,他們抱住的是Jack Nicholson


有些人把他想的剛愎自大,但我先生其實非常低調謙遜。他不是那種在房間裡昂首闊步嚷著『Look at me』的人,他的本性是安靜的,慣於在旁盱衡全局,但對於自己的能力有絕對自信,因為當他想做什麼事,總是逼自己全力施為」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Anita Scott,Byron之妻

Scott能否如願以償執教湖人……誰知道呢,Phil Jackson終究會退休,Brian Shaw的接班成不成功還是未知數,而他即便跟騎士走完4年合約,也還只有五十三歲。在此之前,他需要這份工作證明自己做好準備,維持往昔的長處,並不再犯過去的錯誤。接下來的文章裡我們會談到Scott打算如何將普林斯頓戰法、物量防禦引進騎士隊,他為人詬病的一些缺點從何而來,又該怎樣避免重蹈覆轍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renasis 的頭像
    arenasis

    深紅

    arenas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