直落四結束東區半準決賽系列戰,騎士隊再度變成無所事事的一群人。Brown教練持續安排錄影帶情蒐,把整個教練團拉去自宅看球。LBJ則把隊友拉去他家看球順便聚餐,大Z自稱「休息就是純休息,一點也不想在家裡看別人季後賽」,大班在超大量休息後腳不痛了,還是被抓去電療,結果比受傷更痛。騎士享受著季賽第一種子的成果,隔山觀虎鬥,直到最後的那隻猛虎前來敲門。

球隊核心

騎士LeBron James、Mo Williams
魔術Dwight Howard

Mo的肩膀於老鷹系列戰受傷,為了維持手感仍每天堅持投籃練習。季後賽目前成績是14.8分2.5籃板4.5助攻,和對位的Alston相比Mo投籃把握性高,團隊契合度也勝於中間加入的Alston。在LBJ昨天發表「攻擊籃下宣言」後,Mo跟搭檔West能配合到何種程度就很重要。對魔術的比賽LBJ切入比例確實不高,其他騎士隊員也無法積極製造魔術犯規,這一來除了罰球輸人外,板凳稍有不足的魔術也藉此把先發主力多放在場上一段時間。

Dwight Howard(以下稱DH)是聯盟中少數坐鎮禁區會讓LBJ切入時心懷忌憚的人之一,由他領銜的魔術禁區在功能性上跟騎士禁區意外的相似,都是防守導向。對騎士而言DH的最大威脅恐怕不是每場雙位數的籃板跟得分,而是他站在禁區時可能帶來騎士進攻的質變。我甚至無法不去想像某種可能性極低,但令人難以忽視的發展--LBJ在幾次切入無法得手,也買不到DH犯規的情況下,將攻擊方式切換成跳投為主......這就是魔術想看到的,他們的勝利來源。

DH鎮守下的禁區提供隊友第二個保障,就是不必過於擔心外圍被對方切入。魔術防禦圈內縮的應變速度不下騎士,對手後衛晃過第一個防守者後,往往面對禁區Lewis、Turkoglu的補防,或者他們也能選擇由DH一夫當關,其他人封鎖該切入者的傳球路線,進而造成失誤。

七六人與塞隊在前兩輪對戰中多多少少給了一些防守DH的提示,這位六尺十一吋、兩百七十磅的中鋒,其進攻手段未臻成熟,對騎士絕對算利多消息。七六人Dalembert、塞隊Perkins都是低位卡位防守的佼佼者,他們的主要任務基本上只有一個,就是盡量不讓DH在籃框周圍五呎範圍內拿到球,其他都是錦上添花。DH有背框擠進去後的轉身步法是事實,但不是他的主要攻擊方式,在籃框五呎以外持球時,DH反而偏向面框突進後作小勾射,這個勾射命中率也不大可靠。騎士本季對魔術多半用大Z防DH,後衛不時會作包夾,Varejao防守方法則偏重站前,不讓DH輕鬆拿球,其防守讓DH在三月十八日的比賽中只出手8次。大Z有高度,儘管體能條件已經遜於DH太多,卻是騎士比較可行的抉擇。因為如果派Varejao防DH,敏捷的Lewis就可能運用檔拆吃騎士後場,或用速度打大Z。

這段影片可看到大V防守DH的方式,以及DH在離籃框稍遠地帶持球,攻擊手段就流於單調。

先發輔將

騎士大Z、Varejao、Delonte West
魔術R. Lewis、H. Turkoglu、C. Lee、R. Alston

外線火力是決定本系列戰勝負的關鍵,然而這兩支以外圍投射火力猛烈著稱的隊伍,操作外線攻擊的方式與依賴程度卻截然不同。騎士的射手各有自己的甜蜜點,因為LBJ吊大角傳球的穩定度高,故他持球時弱邊底線多半都有射手待命。除此之外騎士後場也能空手切籃下利用長人掩護,到反向外圍作catch and shoot。魔術則是以兩個六呎十吋高砲塔為攻擊核心,這兩人外線直接跳投也很難封阻,同時兼具低位單打技術--當然比起跳投就沒那麼洗鍊。魔術高砲塔有幾種檔拆變化戰術,替Alston檔拆方便他切入,替同樣也不矮的Redick或Lee檔拆讓他們砍外線(又是外線),或由DH出來幫高砲塔檔拆,可選擇突破或砍外線(射不完的外線),好吧,你看到Lewis或DH跑去低位招手要球,用屁股磨啊磨,以為終於想打禁區了,有很大機率這是個基本的inside-out戰術,內線包夾後外傳(......)。

 

這段影片收錄一些魔術常用的外線戰術。

重點在於,魔術對三分投射的執著比騎士高太多太多,這是一支「生於三分球,死於三分球」的隊伍。季賽對騎士三場球竟出手高達86次,幾乎每場出手30次,我想這個數據到季後賽只會多不會少。三分球準度高的魔術無人能防,四月三日痛擊騎士(13-27,48.1%),淘汰塞隊之戰(13-21,61.9%)都是典型範例。然而多觀察幾場不難發現魔術外線極度不穩定,一支球隊外線命中率掉到一成兩成,根本不是問題,麻煩在明知外線發揮不佳還配給相同比例的投籃次數。反過來說,不得不承認騎士在季賽對魔術的外線盯防時有疏失以致苦戰,不過他們始終是聯盟最善於防堵對守砍三分的隊伍。

球員部分只談Torkuglu,假使Nelson沒有缺陣,魔術大概不會想用他來擔任組織前鋒,即便有也不可能過度倚賴。身為02年國王的一員Torkuglu的傳球功力值得信任,可是他終究只是個策應者,而非組織者。第二輪常看到的畫面是,比賽終盤老火槍拖著疲憊身軀(整場忙著伺候Pierce)在外圍遊走,沒有體力擺脫對守嚴防,也傳不出什麼有效助攻。隨著魔術不斷在季後賽挺進,Torkuglu耗費在攻守兩端的體力也影響其組織效果,魔術這個調度中看不到巧思與靈活,只顯示出Alston還不夠融入球隊。欠缺有力組織者、DH的禁區攻擊力尚未覺醒、以及後面會提到籃板掌握度的問題,加總起來形成魔術往往關鍵時刻守成失敗的結局。

板凳群

騎士Gibson、Szczerbiak、Joe Smith、大班、Pavlovic、D. Jackson、T. Kinsey
魔術M. Pietrus、M. Gortat、T. Battie、J. Redick、A. Johnson

騎士想讓DH要位要得很辛苦,就會放大班扛他,不過付出的代價將是大班這個點攻擊力零,還要考慮魔術如果趁騎士板凳上場時加快比賽節奏,大班的腳恐怕無法負荷。據此推測大班八成負責對抗同樣守優於攻的Battie、Gortat。國外有球評的說法是騎士不妨多拿Joe來跟Lewis放對,這樣就能拉Varejao扛DH。此論點看重的是Joe的中距離與攻擊技巧,可望多耗費Lewis的體能,算是值得參考的意見。

總體觀之魔術板凳在後場方面稍嫌單薄,禁區則欠缺火力,M, Pietrus可望從一號位防守到三號位。大范教頭已確定將派Lee先發,Redick作替補,此兩人身高差不多(Lee高一吋),前者運動力跟穩定性較好,Redick需要隊友供輸。看起來騎士板凳經驗豐富,且攻守兼備,不過原本極有可能壓倒魔術的後場,受限於Gibson狀況低迷到誇張,Mike Brown終於在第二輪第四戰派Pavlovic作替補SG,Pav的表現同樣差強人意。

Gibson季後賽成績


觀戰重點

誰先進入狀況:基本上類似所謂的Rest V.S. Rust的討論,不過我認為唯一受影響的只可能是第一戰。如同大Z所說「對手有比賽節奏,我們有跑不完的精力跟健康的腿」,騎士會用防守先壓住魔術攻擊,再慢慢找攻擊手感,魔術是否在比賽初期就能發揚火力拉開比數。這是無法透過預測或歷史紀錄辨明的,卻極可能決定首戰勝負。假設頭兩場主場魔術能奪得一勝,雖不至於撼動騎士整體層面的優勢,但壓力就一面倒向騎士這邊。

LeBron James:廢話,這當然是優勢......關鍵點是跟LBJ對位的兩名魔術高砲塔,不論是Lewis或Turkoglu,都會受制於LBJ強大的攻守力量導致表現下滑。不要忘記騎士的防守每一輪都能「讓某人消失」這個事實,第一輪是Hamilton、接著是Joe Johnson。假設LBJ降低魔術一管高砲塔的火力,騎士再用團隊防守鎖住另一管高砲塔,那麼魔術剩下什麼武器來獲勝就很傷腦筋。也有球迷會評估LBJ防Turkoglu也有可能消耗很多體力,抑或法國喬丹的防守能降低LBJ的威力,這些想法也OK的,別過度期待就是了。

籃板球:鞏固籃板是騎士防守的核心觀念,魔術則需要大量籃板補充射手的彈藥。有趣的是魔術籃板數據名列前茅幾乎就靠DH的13.8個獨大,再下來雙砲塔Lewis加Torkuglu僅僅11個(5.7加5.3),然後全隊就沒有場均5籃板以上的人。相較之下騎士籃板能力平均,卡位觀念比魔術紮實,兩隊球季交手正好勝方也都是籃板抓的多者。


總結:季賽能在對戰中壓過騎士的,唯有魔術與湖人。魔術將帶給騎士極大威脅,如果該隊選手能著重一些季賽很少注意的部分,如爭搶籃板,並保持對比賽持續四節心神專注,魔術會讓全國球迷見識到騎士雖然強大,但絕非無堅不摧。

系列戰進行到終盤,魔術會再有更深的體悟--騎士當然可以擊敗,只是自己淘汰不掉他們而已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renas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